時間:2019-09-01 15:50來源:釣魚社作者:釣魚社點擊:
臨水秋釣,溫度是垂釣的先決條件,秋季的氣溫走向是從高趨低,表現為由熱向冷轉換,從開始到結束,溫度變化很大。處暑過后秋高氣爽,適宜的溫度不僅讓人感覺舒爽,魚類攝食也格外積極。過了霜降氣溫驟變,溫度的突變會改變魚的攝食規律,甚至會導致其浮頭或蟄伏水底。應對上述情況,釣法要靈活多變,要根據秋季不同時節的變化改變垂釣方法。這種時節表現為立秋剛過,氣溫仍然很高;處暑之后秋高氣爽,溫度宜人;過了霜降,轉入深秋氣溫驟降,釣魚社的釣魚愛好者可根據這些變化來安排釣魚活動。
立秋之后的一段時間內,由于未出“三伏”,太陽仍是火辣辣的,暑氣逼人。陽光直射水面,氣溫、水溫都很高,可沿用夏季釣法,如釣蔭、釣深。早晨與傍晚氣溫低、水溫涼,魚兒游向岸邊或淺灘覓食。這時魚類也大多藏匿在有樹木遮蔭的河水草叢中或在相對偏光的水域棲息。初秋時節是一年中魚類食物最豐盛的時期,因為雨水把陸地長期積存的動植物餌料沖入河中,使魚類在獲取富氧的新水,增強身體機能的同時,飽食這豐盛的美味。因此,初秋宜在水草繁茂處或陰涼水域選位、打窩聚魚。河岸的凹凸處能聚集豐富的餌料和充足的氧氣,魚類也就不需耗能的遠程游動,所以,凹凸的岸邊就成了最佳的釣點。湖庫出入水口溶氧和餌料雖然豐富,但由于水體不停流動,水溫明顯偏低,魚兒不愿在此滯留。釣友們要改換思維時差,選擇最佳釣點布窩施釣才能有所收獲。
立秋之后雖然高溫酷暑已過,但在接受日光照射時間少的陰坡和樹木、竹子、蘆葦、蒲草、建筑物等遮蔭的地方是適宜魚兒生活的水溫條件,在早晨與傍晚出釣,垂釣效果更佳。
寒露前后氣溫繼續走低, “一場秋雨一場涼”,蕭瑟的秋風帶來陣陣寒意,時有寒潮侵襲,水溫稍涼,但仍是秋釣的絕佳時間。這時魚類開始游向深水區,當寒潮來臨,氣溫驟降,短時間水表溫度會變涼。但在江河、湖泊、水庫,甚至池塘水溫仍然暖和。對于釣魚愛好者來說,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好節氣。
立冬氣溫大降,水面溫度已低到冰冷扎手的程度,魚兒游向深水區,這時仍可垂釣。但釣點應選在向陽背風的深水區,一天之中應避開早晚,專釣中午。
秋季野釣技巧之三、選釣場:
秋季釣場釣位的選擇應著眼于寬闊的水面,因為寬闊的水面氧氣充足,食物多、魚兒在育肥期需要大量進食,食欲較為旺盛。尤其是大魚,多在寬闊的水面游弋。秋天施釣的水域要選擇在那些臟亂處、不同水質的交匯處、深水與淺灘、流水與靜水的交界處,沿河的岔口、水庫的溝漢,水底有雜物、亂石、草葉等物體處。因為這些地方多有蟲蝦,它們是魚類的美食,這些地方都是秋釣的最佳釣點。常言道: “魚有魚道,鳥有鳥道,找到魚道,接連上釣。”魚類由于本身習性受自然條件影響,常集群在一定的水域中,不作長距離遠游。但為了覓食、生存、繁衍的需要,還必須進行一定距離洄游。其洄游的路線都有一定的規律性,釣魚社,不是毫無目標的。只要找準“魚道”,選好釣場打窩布點,魚兒就會頻頻上鉤。
在野釣的過程中,由于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水溫、氣溫及環境因素相差很大,這就要求釣友們靈活掌握,隨機應變,才能有不菲的釣獲。
秋季野釣技巧之四、看風向:
風力的大小是影響秋釣的又一個因素,尤其是面積較大的水域,即使微風也能吹起很大波瀾。深秋垂釣選擇背風的釣點是釣魚人的共識,因為風力過大不但拋投困難,也會影響到看漂。風天,肥水水域和瘦水水域的釣點選擇正好相反。前者宜選在上風口,后者宜選在下風口,兩者的共同之處都是均宜選在出入水口附近,這也是垂釣選點的規律性常識。
秋季野釣技巧之五、開釣餌:
秋天是江河、湖泊、水庫垂釣的旺季,用做誘餌的糧食類植物很多。常用的有“藥米”、 “麝香米”、豆粕、啤酒糟、混合飼料、熟紅薯、老玉米、糯米酒糟拌飼料等。秋天釣魚應以葷餌為主,紅蟲、蚯蚓、小蝦、蚌肉、螺螄肉、面包蟲、米蛀蟲等鮮活餌料是淡水魚類的主要葷餌,這些葷餌可釣肉食性、雜食性魚類。秋釣也可用素餌,魚餌的軟硬,主要取決于開餌的兌水量,正常狀態的軟硬度應該像耳垂或嘴唇一樣。,如果餌料過硬,極可能出現跑魚的現象。魚餌的松與黏取決于開餌時搓揉的程度,搓得次數越多,黏度越大。魚餌過黏或過松,與過硬或過軟的效果相類似,但我們可以對魚餌的軟硬度進行調整。當餌料稍硬,少搓幾下即可:當魚餌偏軟時,多搓幾下可恢復正常狀態。
備案號:魯ICP備17046513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diaoyushe@163.com
關于我們 網站地圖 服務協議 隱私聲明 免責聲明 網站數據查看